|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叶隽.从“精英通识”到“专业认知”——以教育学科史视域中的裴斯泰洛齐观为中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03):14-23.
点击复制

从“精英通识”到“专业认知”——以教育学科史视域中的裴斯泰洛齐观为中心
分享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ISSN:1001-4519/CN:11-1610/G4]

卷:
期数:
2016年03期
页码:
14-23
栏目:
教育思想与理论
出版日期:
2016-05-2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叶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裴斯泰洛齐学科史教育史思想史
摘要:
本文在教育学科史层面讨论裴斯泰洛齐的中国书写问题,即作为一代教育家的裴氏,是如何得到中国知识精英的关注,尤其是教育学科的学术关注的。民国时代的裴氏研究,主要在教育学科中展开,本文关注雷通群(1888-?)、姜琦(1886-1951)、瞿世英(1900-1976)、蒋径三(1899-1936)、朱元善(1856-1934)、吴志尧(生卒年不详)、庄泽宣(1895—1976)、郑晓沧(1892-1979)等个案,将其分别视为教育通史、教育思想史、传记研究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进而考察外来资源作为民族国家文化创造的关键性因素,当如何采择汲取而完成自身创辟。由教育学科史视域中所观察到的裴斯泰洛齐叙述,不仅反映出从“精英通识”到“专业认知”的必然迁变过程,同时也让我们去亲密接触在现代中国教育学科建立过程中先贤所走过的坎坷艰辛路,他们即便在颠沛流离、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都还努力坚持着对教育的理念,对异国前贤的理解和同情,更有对吾土吾民无比坚定的民族信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可以说是与裴斯泰洛齐同呼吸共命运。正是在这样一种有活力、有自我、有生命的新元素的不断融合之中,裴斯泰洛齐的中国之旅才更显现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问道”意义!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5-20